匈奴兵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箭,搭着弓,随时准备射箭。
秦军每个骑兵右腰间,都挂着已装好箭矢的小连弩,左边挂着弓和铜剑,背部是装满箭矢的箭囊。
因为小连弩箭矢比弓箭箭矢小,箭囊能装下许多箭矢,满足连弩射击所需。
现在的作战,不是陇西作战中的游击战,而是硬碰硬的正面交锋,要用凌厉的攻势击败敌军。
一支军队能打巧仗,那只能是凭借主将用兵能力巧妙地战胜敌人。
只能打巧仗的军队,不能显示出真正实力,要有能打硬仗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强军。
硬碰硬,我比你更硬,才更让敌人害怕。
实力才是硬道理,实力弱的军队,或许能因为主将善于用兵,在某一阶段占得一些便宜,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实力仍然是关键因素。
在嬴政统一六国战争中,并不是仅仅依靠有王翦这样的统帅,还跟秦军充足的粮草保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军功爵激励等因素分不开。
如今,秦国要用铁拳击败匈奴兵。
在三万秦军骑兵中,冲在最前面的,是由军候王翳所率领的部队。
他自告奋勇,要求担任前锋,李必答应了他的要求。
离匈奴兵越来越近,秦兵们手中拿着小连弩,做好射击准备。
匈奴兵张弓搭箭,同样做好射击准备。
让他们奇怪的是,秦军骑兵并没有弓箭,而是拿着木制之物,是他们从未见过之物。
不管秦军用什么武器,对于匈奴兵来说,一律射杀。
匈奴兵在原地等待着秦军到来,没多久,秦军已进入射程范围了,他们并没有射箭。
相较于步卒弓箭手,骑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距离三十至五十米时,是弓骑兵最佳射箭距离,要是超出这个距离,准确度差很多,杀伤力也有所不足。
即将进入小连弩有效射程了,敌军还未射箭,王翳心中稍宽,只要能冲入小连弩射程内,已方就占据了很大优势。
很快,双方最前锋,相聚只有约五十米了。
匈奴兵射箭了。
秦军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操作手中连弩射击。
双方各有士兵中箭倒下。
但是,在匈奴兵射出箭后,右手正要往后要取箭支时,秦军已射出第二支箭。
匈奴兵纷纷中箭,快速倒下。
冲在最前面的秦兵中,有军职为屯长的秦勇。
他非常兴奋,手中的连弩,已经射中多名匈奴兵,部下的损伤不大。
秦军那个木制之物,居然能射箭,并且射得这么快。
扎桑和冯旗都惊骇了。
秦军突然间使出神兵利器,措手不及的匈奴兵短时间内倒下一大批,不免胆战心惊。
王翳率军冲上前去后,后面的秦兵源源不断冲来。
李必要以最凌厉攻势击垮匈奴兵。
“嗖嗖嗖嗖嗖……”
战场上,密集的射箭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
秦军连弩射速实在太快了,匈奴兵很快被压制。
李必在后方观察着战况,指挥着部队。
正面进攻部队已冲上去了,连弩展现出强大威力,让匈奴兵措手不及。
“秦由!”
“末将在!”
“你率本部兵马,从左翼向敌军发起攻击!”
“诺!”
秦由是一名都尉,率领本部五千骑兵,向敌军左翼疾驰而去。
“田追!”
“末将在!”
“你率本部从右翼向敌军发起攻击!”
“诺!”
田追同样是都尉,率领五千部下向敌军右翼而去。
再加上投入正面进攻的士兵一万,累计已投入两万人作战。
正面进攻的秦军分为五个批次,每个批次两千人,各有一个军候。
秦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兴奋过,他连弩的箭支已射完,跟随王翳一起从左边绕开,另外一个军候率军从右边绕开,后续部队冲上来,继续用连弩收割匈奴兵。
王翳率部绕开一段距离后停下,兵士们迅速从箭囊取出箭矢,熟练地装入箭匣中。
士兵们装好箭支后,王翳再率领部下们绕到进攻部队的后方,等到前方部队射完箭矢绕开后,才会再次投入作战。
这是王元根据小连弩的特点创造出来的战法,把进攻部队分为好几个批次,轮番进攻,始终保持有大量箭矢射出,始终压制着敌军,以强有力的攻击压垮敌军。
这个原理,灵感来源于弩兵分三批射击,确保射击不间断,将这个原理运用到骑兵身上。
当然,如果敌军了解清楚了连弩特点,得知连弩有效射程只有二十余丈,肯定会在这个距离外先射箭,真要是这样,只能改变战术。
目前,敌军已被打得措手不及,被强大的武器所震骇了,连有组织的应战都无法保持。
眼看着士兵快速倒下,攻势狂猛的秦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箭射得这么快,还怎么打?
扎桑开始恐惧起来,没多久,又看见左右两翼,分别有秦军冲来。
要不及时撤退,全部都要死在这里了。
随即,扎桑发出撤退的命令。
此时,已有四千余匈奴兵中箭倒下,剩余匈奴兵调转马头,他们本身就备受打击,心生恐惧,接到撤退命令后,变成溃退、逃跑。
有组织的撤退和溃逃,相差十万八千里。
慌忙逃跑的匈奴兵,只顾着策马奔逃,哪顾得及射箭反击。
秦军正面进攻部队、左右两翼部队,向匈奴兵冲去,尽全力追杀。
留下那五千赵兵和大批粮草。
目睹如此凶悍的秦兵,如此厉害的武器,赵兵皆胆战心惊,冯旗已经被下破了胆。
李必再发出命令,派出八千骑兵,向赵兵冲去。
这五千运送粮草的赵兵,因为有匈奴兵护送,再加上以前多次运送粮草,从未遇到过敌军劫粮现象。
这些赵兵们,觉得不可能有敌军前来偷袭劫粮,就算有,有强悍的匈奴兵护送,还有啥担心!
正因为如此,赵兵并未携带盾牌,连弩兵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