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3gfk.com
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第10章 自领太守

他不但没有采取杨洪的意见,还以扰乱军心为名重责杨洪十军棍。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何况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杨洪被气得完全忘记了这人曾经有多看重他,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夜便纠结了十余名与其交好的士卒,刺任歧于行营。连夜拿了任歧首级来投刘瑁。

刘瑁见到杨洪非常高兴,他知道这个人。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称文臣廊,杨洪塑像在其中排第十一位。这个地方刘瑁去过,史书上所有的评价都说这个人忠心,且有才能。演义中他做到尚书的高位,就连三国志也记载了他做过蜀汉的治中。

不管怎么样,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名臣了。

刘瑁高兴的不是他带来了任歧的人头和四百余降兵,而是杨洪本身这个人。

他下南中的目的便是建立自己的势力。现在手中除了甘宁、张任两个武将,文臣还一个没有呢。

有能臣来投,他当然求之不得。

事实上,杨洪也并未让他失望。在刘瑁任命他为随军主薄的第二天,便将军中的大小方案统统整理了一便,让刘瑁感叹身边有个文臣的重要性。

杨洪是个聪明人,说服聪明人自然与说服武将不同。好在对于擅长心理学的刘瑁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不论是杨洪的微表情还是各种动作和行为,都能被刘瑁抓住要点,来加以引导。

大军渡过江水,通过重重艰难的山路,终于抵达益州郡郡治滇池城。

杨洪在这一路的行军途中算是完全认可了刘瑁的才能,认刘瑁为主,安心辅佐刘瑁。

刘瑁自然是欣喜万分。

滇池城中有郡府,却无太守。只余下几个从官在忙乎滇池城的日常事务,至于对郡县的掌控调度,完全没有。各县县令县长各自为政,而这座郡城反而成了无主之城。

经过打听才知道这里原太守在两年前便在外出狩猎时遇害,但朝庭却迟迟没有下派太守到此。虽然益州的许多豪族都想成为益州之主,却也没谁有那个胆子去自领一方封疆大吏的官职。

刘瑁也不去追究,没有就没有吧,更方便他行事。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杨洪便依刘瑁的命令向全县发榜,宣告他这个“庲降都督”的降临,并召全郡各县的县令县长来滇池会晤。

同时,面对全县发出人才征募令,号召各大世家豪族向郡中举荐人才。

其实他是想直接面对整个南中地区去征募人才的,但是杨洪建议他稳扎稳打,先拿下益州郡的控制权,再向周边发展。毕竟初来乍道,人手不足,仅靠一万人马想要在南中的茫茫大山中征服所有的夷族是不现实的。

何况南中还有许多的世家豪族,并不见得会听从他这个空降的庲降都督的命令。

真有那么容易,刘焉又怎么会让南中这么大一块地盘游离于益州的管辖之外呢?

汉朝是一个以“礼”为先的时代,就算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刘瑁这个从天而降的庲降都督,更不愿看着他带着万人的精兵强势入驻滇池。但还是有许多县令县长和世家豪族带着礼物来拜会刘瑁的,甚至还是有少数的人为刘瑁举荐了一些人才。

为保持低调,刘瑁也亲自接见了这些当地的官员和世家豪族的代表。

比如建伶县的县令爨习就举荐了他的外甥李恢。

朱提孟家就举荐了族中俊杰孟琰。

杨洪书信邀来同郡的好友费诗。

……

最后被刘瑁看重留用的也并不多,但上面这三人都得到了刘瑁的重用。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刘瑁在史书中看到过这三人的名字,确实称得上是良才。李恢自不必说,这家伙才是真正的历史上的第一任庲降都督。为诸葛亮时期的蜀汉稳定立下了汉马功劳。孟琰出身南中豪族孟家,孟获的族人,字休明,官拜辅汉将军,后担任蜀汉虎步监,从诸葛亮多次北伐,曾在五丈原和司马懿的部队激战。费诗也是刘备时期受拜督军从事,转任牂牁郡太守,再为州前部司马的能臣。有说服关羽的辩才,最高做到谏议大夫。

都是人才啊!当然要重用。

接下来,刘瑁自领益州太守一职。

任命杨洪为都督从事,为刘瑁手下第一文官。职权不限于益州一郡,而是刘瑁这个庲降都督手下的第一人。第一个投效的文臣,刘瑁多少心中有一些偏好。最主要这个已经是自己人了。

任命李恢为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

费诗为主簿,掌管文书。

孟琰为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更因为孟琰出身夷族,精通南中各族语言。

而甘宁、张任刚被任命为都尉,兼谷昌、毋棳县令,分别派往驻兵,并同时向周边扩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