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3gfk.com
字:
关灯 护眼
课外阅读网 > 宋与辽 > 第21章 探讨经义
推荐阅读:

第21章 探讨经义

宋朝举国欢庆辽帝耶律贤驾崩之时,赵元休心里泛起一股意味深长的喜悦。耶律贤没有等到自己登基后就先故去了,那以后自己的对手就是现在这个十二岁的孩童。自己比他大三岁,若比起心理年龄要大上十多岁,这个新的辽帝怎么会是自己的对手!但熟知历史的赵元休知道这个新辽帝以后的庙号是辽圣宗,古代得到这种庙号的皇帝仅此一个,含金量就相当于清圣祖康熙一样。

得到圣祖庙号还有唐圣祖李耳,宋圣祖赵玄朗,可这两位李耳被传为太上老君,赵玄朗是轩辕黄帝,都是属于神话传说类的人物。唐朝和宋朝的君主都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才乱认祖宗强加庙号的。

说来宋朝君主自认了赵玄朗为祖宗后,竟然为了避讳玄、朗二字,把孔子封号“玄圣文宣王”改作“至圣文宣王”;大将杨延朗也改名杨延昭。

从圣宗这个独一无二的庙号来看,这个十二岁的孩童以后也非庸主,而是一等一的雄主。这个十二岁的孩童现在虽然依赖着母亲“承天皇太后”萧绰,但是就是这位雄主为帝时期辽国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面对这样的对手,赵元休不得不认真对待。既然这一世命运选择和他做对手,那自己就卯足了劲儿和他较量。这正好考验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高层次的综合能力,需要自己不断磨炼得来。

赵元休现在于古代的四书五经还属于入门阶段,凭着过去的记忆虽然也能说出“知行合一”的高论,但是距离真正全面掌握四书五经还远的很。就说四书五经里那些文言文,以及诘屈聱牙的文字就使得他头大,他又不得不深入去了解,所以这段时间他对于四书五经是又爱又恨,偏偏还摆脱不了。

就拿《礼记》来说,史书上说它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

可赵元休和刘娥读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好多字从本来意思上去理解就错了,非得要先生讲解才能文理通顺。

赵元休和刘娥时常看着看着就抓耳挠腮,一脸懵圈,这使得赵元休急忙派遣王善去请毕士安来答疑解惑。

这日毕士安终于踏进了韩王府,赵元休和刘娥以学生之礼拱手作揖,毕士安连忙回礼,他可不敢随便接受一个王爷的学生之礼。

赵元休把他迎进书房,就拿起《礼记》问道:“先生,为何礼记许多文句读之不通?”

“哦?是哪些语句读之不通?”

赵元休打开《礼记》翻到开篇“曲礼”篇,指着一段文字说道:“《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定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段话我知晓,俨同严乃是庄重的意思,敖通傲,是骄傲的意思。可接下来‘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狎难道不是玩弄的意思吗?畏难道不是惧怕的意思吗?既然是贤者,为何要玩弄、惧怕,我着实不懂。”

毕士安哈哈一笑道:“殿下要知古汉字有很多意思,不是今人理解的意思,所以说四书五经如果不是经人指点,那理解起来就错误百出了。这里狎为与人亲近之意,畏为承认之意,这样理解起来是不是就通顺了?”

赵元休照着这个意思来读,顿时就通顺了。他暗自里流了把汗,一看到狎字就想到狎妓这个词了,这就和句子里的意思千差万别了。

赵元休作揖道:“先生不解释给我听,我真彻底理解不了了,先生请接受弟子一礼!”

毕士安依旧还礼:“殿下不可,官家只是说让我指导殿下,万不可施此大礼,鄙人承受不起!”

“先生不要推辞......”

毕士安见赵元休依旧执弟子礼,心里感动莫名,马上提醒道:“殿下须知一般人在读四书五经前都要学习千字文,不学习千字文对于理解四书五经难度太大了些。”

其实后世学习之前都会先学蒙学。所谓“蒙学”——“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入门书籍。这些书籍除了教孩子认字以外,还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可以为以后学习四书五经打下基础。

三字经是南宋人王应麟所写,这三字经着实奇妙,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民国,这是后来人不断增加之故。当时王应麟恐怕连“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都没写到,不然预言了宋朝的国祚那还不成了神仙。

百家姓现在无从考证是谁所写,但是北宋人应该无疑。前几个姓氏“赵钱孙李”的排列颇有讲究:赵是指赵宋,国君之姓理应为首;钱姓为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据此判断,这书应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读书识字的“小民”所撰。

千字文此时倒是已经有了,为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所写,由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汉字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赵元休不知道之前的身体其实读过千字文,但是现在这些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所以对于有些古汉字理解起来就南辕北辙了。

刘娥在一旁惊呼:“啊,原来是这个意思。我还以为......”

毕士安见两人都好学虚心,不由得大感畅快,自己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四书五经的理解,做了翰林学士这么多年,既没有蒙圣恩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的“立言”功劳,也没有像知制诰这样起草诏令的具体事务,可以说在官场上颇不得意。

如今奉命来辅导韩王殿下,这位韩王殿下礼贤下士尚且不说,如果自己真让韩王殿下学问增长,那官家高兴之余说不定就会给个具体差遣。

于是毕士安诚心教导:“殿下,如若千字文全部学完,对于四书五经阅读也是有一个顺序的。”

“四书五经也分顺序?”

“是的,四书顺序在五经前,而四书阅读的顺序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的顺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哦,怪不得我们一上来囫囵吞枣先读了《礼记》,感到佶屈聱牙,非常难读,原来这还有顺序的。”

“是的,因为五经都是在孔圣人之前就有的,属于高古难读的一类书,而四书是在孔圣人之后才有的,所以读起来比较容易些。”

“哦,原来如此,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窍门。”

“殿下不可心急,读书一事最讲究心静专注,不要贪心急切,想读书人精研四书五经,哪个不是穷十年或者几十年之功,才有小成;在此基础上,聪明者能归纳出自己的思想,像董仲舒、扬雄、王充、郑玄之辈就能成为大儒。鄙人虽然精研几十年,也只是停留在理解上,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儒学博大精深之处,不是轻易就能攻克的。”

“小王受教了,还有一疑问,对于四书五经需要全篇背诵吗?”

“哪里能背完,四书尚且好说,五经背起来太难了,所以可以背诵四书,但五经不要强求,能够有大概印象即可,最主要是掌握内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