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3gfk.com
字:
关灯 护眼
课外阅读网 > 抗日之幽灵 > 第14章 武器
推荐阅读:

第14章 武器

地上,十几具伪军尸体倒在一地血泊之中,全都咽了气。

卫平扫了一眼,评价道:“这帮伪军装备倒是不错,装备的都是鬼子制式的38式步枪。二虎,你看那边,那个应该是军官吧,用的还是东北军当初装备的MP18冲锋枪呢。”

杨二虎朝着一具尸体呸了一口,骂道:“小鬼子的狗!”

卫平笑了笑,仔细打量了一下,点点头:“东北的伪军倒也算是小鬼子手下武装最好的一条狗了。”

历史上,伪军也是先后分批次建立起来的,在东北军丢了东三省之后,第一个被日军建立起来的就是伪满洲国的军队。

这是第一支伪军力量。

这支伪军一开始被日军当成警察维持治安来使用,而伴随着日军在后期侵略地区一次次扩大,关东军感到兵力有限,于是花了不少功夫**出了这条会咬人的狗。

他们不仅派遣了大量日军教官和顾问去训练这支伪军,意图把他们培养成能够野战的军队,而且还给他们配发了大量关东军替换下来的制式装备,甚至还像模像样的建立了一系列伪军军校。

搞得那叫一个正规!

两年之后,这支总人数达到十五万人的伪军居然还有了空军和高射炮队,下辖近百架战斗机和高射炮等技术性装备,那叫一个花样百出。

总而言之,与皇协军以及汪伪军之流的汉奸相比,这支伪军的装备堪称豪华了。

现在,这些汉奸的制式武器都落入了卫平手中。

照旧全部缴获,卫平和杨二虎背上这11杆38式步枪和一支MP18冲锋枪,为了减重便只带上MP18冲锋枪的9mm子弹,直接离开了这里。

二人然后又向西绕了一段路,彻底扰乱了撤退路线,最后才朝着北方的山洞跑去。

这下子,队伍里剩下的还在使用辽13式步枪的战士,总算是能和所有人都统一武器装备了。

天亮之后,二人回到了森林之中。

卫平看到,所有的战士们全都在卧倒据枪,修长的枪管上都放着一枚弹壳。

黄捷则在一旁虎视眈眈,谁的弹壳掉在了地上,便喝令整支队伍据枪时间再加二十分钟。

——昨天的训练中,每个战士们据了一天枪,第一次据枪,每个人都不熟练,几乎个个都掉了几次弹壳。

于是乎,惩罚增加据枪的时间也是一路水涨船高,战士们一直练到深夜也没能据完枪。

没办法,黄捷只好让战士们先睡一晚上觉,天一亮,每个人照旧是深蹲加上越野跑,再重新把据枪的时间给全部补上。

这不,战士们现在还在据枪呢。

黄捷喊道:“都给我好好练!卫爷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办利索,知道让你们这么练是为了什么吗!”

战士们喊道:“为了开枪更稳!”

“没错,要想像卫爷一样杀小鬼子如杀鸡一样骁勇,我们就要花上十倍百倍的苦功夫,回答我,你们的手肘疼不疼!”

战士们喊:“不疼!”

黄捷:“那就继续!”

于是,所有人便继续据枪,用尽了一生力气,拼命的去稳住那枚弹壳。

卫平走到队伍前方,笑着说:“表现不错。”

战士们不敢抬头,生怕把弹壳给晃掉了。

黄捷说:“卫爷,您回来了?”

卫平点点头,和杨二虎把身上那12支步枪扔了下来。

黄捷瞪大眼睛:“您又打死了12个鬼子?照卫爷您这个速度,鬼子每天都得死上一茬啊!”

杨二虎:“这些都是卫爷打死的伪军缴获的,卫爷昨天一晚上打死的鬼子和伪军比这多太多了!”

黄捷目瞪口呆:“卫爷,您这哪是打鬼子去了,您这明明就是割韭菜去了。”

卫平不置可否,他走到战士们前方,看到一个战士的手肘都被地上的石子磨破了,可端枪的手依旧十分稳定。

看样子,已经下了不少苦功夫。

估计很快,战士们的肌肉记忆就要被训练出来了。

卫平说道:“都起来。”

战士们整齐划一的站了起来。

“还在用辽13式的战士,现在把枪给换了,和队伍统一口径。小鬼子的38破枪你们先将就着用一用,等以后转移了,我再给你们搞一批好枪!”

黄洋楞了一下:“卫爷,这可是小鬼子的38式啊,这枪还是破枪?”

卫平:“当然了,在我眼里,这就是破枪,烧火棍一样的破枪。等着吧,你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很快就给你们搞一批真正的好枪!”

战士们欢呼雀跃。

卫平接着说:“好了,据枪到现在也算可以了,开展下一阶段的训练,全部立正!”

“下面进行机动车驾驶训练,学开卡车!”

战士们楞了一下:“学开卡车?我们还要学会开卡车?”

卫平点点头:“没错,我们是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可不是单纯的体能强,枪法高,还要学习各种军事技能。仅驾驶这一项,就不仅是开卡车,还要驾驶舟船、操纵火车、甚至驾驶军用飞机!”

战士们惊呼:“还要学会开飞机啊!”

黄捷问道:“那卫爷,除了驾驶呢,我们要学哪些技能啊?”

“使用全部类型的枪械、使用各型火炮及重型技术装备、格斗、化妆、爆破、救护、通信、攀登、潜水、空降、野外生存、简易化学知识、敌军语言等大量技能。”

战士们都听傻了:“好家伙,这些咱们都要学啊。”

卫平点点头:“没错,都要学。现在条件不足,先从学会开卡车开始。”

杨二虎也傻了,问道:“卫爷,这些你都会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