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等了多久,老皇帝终于准备开口。
这时,外面一阵脚步声响,一个宦官进来通报,说是卢受来了。
“此事再议。”
方从哲还要说话,头戴着梁冠穿着红色贴里的卢受来到御案前跪下。
“卢受,为何如此急迫,不知朕与阁老还在议事么?”
朱翊钧喝了口茶,脸色有些不悦,他今日说了这么多话,已经有些乏了。
“皇上,辽东经略有题本送到,内阁不及票拟,秉笔亦不曾过目,臣想着让皇上及早过目,好像是捷报!”
刚才还如老僧坐定的方从哲哼了一声,向司礼监掌印太监表达自己不满,什么叫不及票拟,根本没给老夫看好吧!
“拿来。”
卢受跪着朝前挪了几步,高高举起双手将奏疏呈递上来,旁边一个宦官接过来,放在万历面前。
宫女早早将一副西洋老花镜递给皇上,老皇上颤巍巍将眼镜带上,展开那塘报,细细阅读起来。
万历一边阅读,一边对跪在身前的太监道:
“卢受,起来吧,你不像冯保那样跋扈,又不似张鲸那般恶毒,朕自会重用,以后好好做事,东厂的事,最近做的如何了?”
“谢皇上隆恩,回皇上,臣已让东厂档头分头彻查,应当是快找到了,那人竟敢诬陷杨经略叛国,勾结建奴,也忒猖狂了些!”
卢受站起来,侧身站立,朝旁边的方阁老拱了拱手,方从哲假装没看见他,把头扭到一边。
万历翻了几页,直接从最后一行看起。
“臣谨会同总督蓟辽汪可受、辽东巡抚周玉春奏闻,章下兵部。”
既然没有陈玉庭署名,万历便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他开始在塘报中搜寻所有出现的数字,很快有了发现:
“·····刘招孙率南兵斩首真夷战兵首级一千八百九十五级,生擒牛录额真五人,包衣阿哈三千五百人······”
看到这里,万历呼吸急促,宫女连忙上前给皇上擦拭额头汗珠。
“看来真是捷报。”
朱翊钧这才把塘报翻到最前面,从第一行开始看起:
“钦命出镇辽东经略、兵部右侍郎臣杨镐谨题为恭报刘綎军击溃奴贼镶蓝旗,击毙镶蓝旗旗主,奴贼二贝勒阿敏,谨星夜传达,仰听圣裁事。”
“击毙镶蓝旗旗主?那朕不得赏他八千两银子?!”
万历脸上的喜悦之色渐渐消退,额头上的褶皱像冻伤的树皮,干巴巴挤在一起。
“·····辽东风传西路、北路两部人马,皆被奴贼击溃,杜、马总兵不知生死,或言朝鲜投靠建奴,种种流传,军心动摇······臣于沈阳督阵,多砥砺南兵,言辽东烽烟,丈夫何可偷生?!夫运筹帷幄,经略所为也······也赖皇上天纵神武,三军用命,东路军屯兵浑江,与奴对峙,刘綎义子刘招孙,任东路千总,慷慨任侠,相貌奇伟,为士卒仰慕,会奴贼镶蓝、正蓝旗三万死兵凌浑江,势如危卵,刘总兵高呼:是欺我汉家无男儿耶?刘招孙高呼:我辈武人,报效皇恩,正当此时!是夜亲率锐士,袭杀奴营,斩获数百真夷首级·······次日堂堂阵战,刘招孙破甲冲阵,创伤五十六处,尤振臂大呼:为国杀奴,快哉快哉!奴贼胆丧,遂斩奴酋阿敏····”
万历脸色越发阴沉,自从李成梁死后,他已经好久没读到这样浮夸的奏折了。
“创伤五十六处不死,这个刘千总莫非是天神不成!”
正准备伸手将杨镐奏折扔进炉子,却听卢受道:
“皇上,这里还有一封御史巡按陈玉庭发来的塘报。”
万历一把夺过奏疏,怒道:
“怎的不先给朕看这封,可是辽东经略给你了好处!”
卢受连忙跪倒在地,慌忙摇头解释,万历皇帝瞪他一眼,让他起身。
“臣有罪,臣以为杨经略已是殉国……”
万历不耐的挥挥手,让卢受不要插话,撕开陈玉庭发给他的塘报继续阅读,旁边一位掌印太监一位内阁首辅,都紧张望向皇上,大气不敢出一声。
半响过后,万历脸上露出喜悦之色,满意的看着卢受,口中赞道:
“小小一个千总,竟能斩首一千余级,还生擒了牛录五人,若兵部查验为真,这比当年成化犁庭还要振奋人心!近两年朝廷耗费辽饷三四百万两,也不知花到了哪里?若人人都像这刘招孙,何愁建奴不灭!”
说到这里,万历停顿一下,喘了口气,意味深长看身边两人一眼。
“杜松、马林,实属该杀!还有李如柏,李成梁都靠不住,何况他儿子!当初是谁举荐李如柏的,方爱卿,立即找言官弹劾此人,小小千总领立下如此大功,该赏!”
万历大口大口喘气,喝了口茶,提到赏赐,他便冷静下来。
旁边卢受和方从哲都不敢说话。
“虽然击毙阿敏,尸首却没有抢到,终究不算,八千两赏银就免了,既然能活着,先升他做个参将,等验明军功,再行论赏,朕就喜欢这样的汉子!”
一想起战死的刘綎和逃跑的辽军,万历脸色又阴沉下来。
方从哲见万历脸色不对,连忙开口道:
“皇上,这东路军粮草匮乏,杨经略也是苦心经营,单凭·····”
“朕知道了,责令蓟镇、宣大再筹集粮草,克日送达!不得有误!”
“责令罪将李如柏,务必辅助南兵,守卫开原、铁岭,不得有失!”
“着兵部依例赏赐刘招孙,抚恤刘綎,赏银五千两,经略杨镐运筹有功,功过相抵,暂不追究!堂堂进士出身,以后奏疏用点心,刘綎要是活着,写得都比他好!”
万历一口气说完,半条命都没了。休息了很久,才招招手道:
“去上朝!和他们斗法去!”
方从哲还要说什么,只见皇帝拿起案头一叠弹劾杨镐的奏章,直接扔进碳炉中。
写满台阁体的宣纸噼里啪啦燃烧起来,火光映照着西暖阁上挂着的“勤政亲贤”牌匾,在三位老人佝偻的身影中,渐渐化作一缕缕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