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元节当晚。
周钧站在花萼相辉楼的大门前,回想起去年的种种,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把守殿门的内侍,瞧了周钧的鱼符,想必是事先得了消息,亲自将后者迎上了二楼。
来到二楼的周钧,左右看了看,刚想循墙去寻个席位。
坐在上座的李林甫,朝他招了招手。
周钧瞧见,只得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李林甫拉着他,来到御台之前,朝李隆基行了礼,又开口说道:“今年朝中税赋得以摊平,周钧当记一功。”
李隆基看了眼躬身行礼的周钧,又与身边的杨玉环对视了一眼,接着说道:“你祖上是奴牙郎,算筹、戏本、经商、谋断,甚至连带兵打仗都有模有样,谁教你这些的?”
周钧:“禀陛下,钧自幼年起,接触过不少人,其中有良人,亦有贱户,所以耳濡目染,习了许多杂学。”
李隆基点点头,也算是接受了这种说法,又对周钧问道:“之前在灞川,你对朕说,敦煌互市能为国库增税两百万贯?”
周钧:“是。”
李隆基:“殿中无戏言,你可有十足的把握?”
周钧:“敦煌商路明年的税贡,倘若不足两百万贯,哪怕只是少了一个铜子儿,钧也甘愿受罚。”
李隆基一拍案台,愉快说道:“好,那朕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从御台前离开,李林甫捋着胡子,看着周钧说道:“年轻气盛不见得是坏事,但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接下来该如何做,你心中可有方略?”
周钧看了一眼李林甫,只见后者面有笑意,心中先是一凛,接着暗自想道,也不知道这右相安的是什么心,怎么突然关心起我来?
周钧口中说道:“小子出身奴牙郎,其它不敢自夸,但是论起商贾之事,还算是略有心得。”
李林甫轻轻点头:“那便好,此去敦煌重启商路,可有什么要帮衬的?现在一并说了。”
周钧:“重建商路,需要征集大量工匠和役夫,还请右相相携。”
李林甫:“这件事本相早就想好了,你到了自然会有人去助你。”
周钧:“敦煌商路一旦建成,于赋税一道,恐与伊州、瓜州、西州等州府争利,必定有人会在朝中故意诋毁……”
李林甫:“这一点你放心,只要你按照约定增加大唐税贡,朝堂中的些许杂音,本相替你处置了。”
周钧拱手称谢,最后对李林甫说道:“钧有一旧友,擅于政事,某欲请其迁入沙州。”
李林甫:“是谁?”
周钧:“御史台,监察御史,柳载,柳夷旷。”
李林甫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起这个名叫柳载的八品小官究竟是谁,便说道:“此事易尔。”
周钧最后躬身向李林甫行了一礼:“钧谢过右相。”
李林甫:“你先别急着谢我,且先记住,倘若敦煌商路办事不力,本相绝对不会保你。”
周钧:“钧省得。”
告别了李林甫,周钧回到了靠墙的席位,还没等他坐稳,窗外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周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