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不想上梁山 ()”查找最新章节!
这话说的,应不应约和阎婆惜有什么关系了?王伦啼笑皆非。但是一想,也难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为丽香院的两大台柱,她们之间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联袂而出----比如那次同文秋社结社典礼----但是肯定在明里暗里有一番竞争。
那晚阎婆惜对孙三四的排斥言犹在耳。
“这倒不是!”王伦赶紧开导,要是被她误会就不好了,别没吃到猪肉,先惹一身骚!
“原来官人约了学里,那倒没办法了!”
中秋节得名于“三秋恰半”,其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宋太宗赵光义曾把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从此延续至后世。
那一天,太学要放假的。就一天时间,外地学子肯定回不了家,便成群结队地玩耍。他们在日间的时候会饮酒作诗,等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会登高赏月、通宵达旦彻夜狂欢,会有很多的活动。
在孙三四想来,王伦肯定不能免俗,这也是团建活动的一部分么。
好吧,王伦正想着要不要说三皇子预约的事,见孙三四先替他说了,也就自然地点头道:“正是,小可不知娘子前来,所以已约好三五同年去郊外登高,真是遗憾!”
他也是影帝级的人物,马上做出一幅悔不当初的模样。
中秋之时,北宋汴京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岗、独乐岗等处,都是宴聚的好地方。
“官人日间登高,奴家便在晚上等着官人罢了!”
没想到她会这么说,王伦赶紧推辞:“娘子切莫!小可与同年这一次游玩,不知会到何时,说不定晚上还会熬夜玩耍,这样冷落娘子如何使得!”
三皇子要夜宴,不知道玩到多久,让人家苦等着成什么?又不是自家老婆!
孙三四俏目一转,沉吟一下道:“也罢,这是官人来东京过的第一个中秋罢?正好玩得痛快些。”
王伦只能表示歉意,真心实意的那种:“小可能得娘子抬爱,真是三生有幸!这遗憾只能留待将来!”
孙三四巧笑盼兮,双眼有神:“官人和同年玩耍,定然会吟诗作赋。若是有一二新作,还望不吝让奴家知晓!官人的几首诗词现在都在丽香院里传唱,来往的客人多有点名者。奴家的福祉,可都寄在官人身上!”
宋人娱乐活动太多,但传世之作也就前期的柳永、二晏父子,中期的苏轼、秦观等苏门人物多些。他们的作品好是好,传唱度也高,但是长年累月听着,慢慢的也就把激情磨平了。
然后幸亏出来个精通音律的名家周邦彦,这才让青楼之上的乐曲更胜前朝。唯一不足之处,是他专一为矾楼李师师而作。好乐曲都是先由矾楼唱响,然后再向东京其它青楼辐射,无形中便少了些新鲜感。
这也是矾楼生意冠盖全东京的原因所在。原唱的作用很大,以至于有些性急的客人宁愿多花钱去听个首映,也不愿意听翻唱,哪怕翻唱得再成功。
这也是正理,后世还有知识产权保护呢,否则谁还愿意创作?
孙三四的资源比阎婆惜强些,但是和矾楼的不能比,毕竟那边有大词家现场坐镇,精彩迭出。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好几届金明湖诗赛后的“评花榜”上,李师师总能独占鳌头。
大宗师在么,诸神只能退而求其次,对第三名争得你死我活。
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千年老二,香榭楼。一直名家辈出,但始终盖不过周邦彦的光芒。
眼看明年春的日子将近,各青楼为争夺名家都是下了功夫的。像苏过、贺铸,就是丽香院委托同文馆请来助阵的,花大代价就是为了在明年春的比赛中跻入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