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3gfk.com
字:
关灯 护眼
课外阅读网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112章 及时雨刘胜
推荐阅读:

第112章 及时雨刘胜

“然后带着从我汉家百姓手中、抢夺的财物、粮米,甚至掳走百姓,然后扬长而去吗?!”</p>

<a id="wzsy" "://qu/html/47930/">《我有一卷鬼神图录》</a></p>

见天子启的面容之上,再次生出怒火迸发的征兆,晁错却只悠然叹口气,缓缓走上前去;</p>

在这一刻,早已和几年前天差地别的内史晁错,也终于流露出了一丝‘天子师’所应有的风范。</p>

“陛下······”</p>

“我汉家和匈奴人的仇怨,可谓是由来已久······”</p>

“最初,是韩王信;”</p>

“受到太祖高皇帝异姓而王的厚恩,却在自己的都城马邑,投降了匈奴人。”</p>

“——太祖高皇帝闻之大怒,而后便御驾亲征!”</p>

“最终,却落得个身陷白登之围,险些断送社稷的下场······”</p>

一边说着,晁错一边走上前,面上愁苦之色,也是随着迈出的愈发,而愈发哀沉。</p>

“那一战,让太祖高皇帝意识到:如果无法安定内部,就绝对不能和匈奴开战。”</p>

“所以,太祖高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一直到驾崩,都始终奔走于平定异姓诸侯的路上······”</p>

“——穷尽毕生心血,异姓诸侯的隐患,终是被太祖高皇帝亲自铲除;”</p>

“但作为取代异姓诸侯,帮助朝堂治理地方的宗亲藩王,却又逐渐成为了新的祸患······”</p>

随着晁错愈发哀沉,也愈发凝重的语调声,天子启的面上神容,也终是怒色尽去;</p>

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愤恨,和从未曾消失在心中的屈辱······</p>

“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吕太后掌权;”</p>

“再后来,吕太后遍封诸吕子侄为王、侯,最终引发了诛吕之乱,迫使诸侯、大臣内外联合,才勉强让我汉家社稷,没有亡于吕氏之手。”</p>

“但也正是在诸吕之乱之后,先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让关东的宗亲诸侯们,从此再也没有了对至尊神圣的敬畏;”</p>

“——在当时,宗亲诸侯们之所以愿意出兵,表面上是为了诛除吕氏逆贼,实则,是他们自己,也想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啊······”</p>

说到最后,晁错也终是站在了天子启身旁,低下头,看着那已经被烛蜡‘封刃’的赤霄天子剑,不由又发出一声哀叹。</p>

“先帝之时,匈奴犯边;”</p>

“——当时的太宗孝文皇帝,也和如今的陛下一样!”</p>

“也带着满腔的怒火,发动了自己能发动的所有力量,到了太原。”</p>

“但还没等太宗孝文皇帝,见到匈奴恶贼的面,关东便传来了济北王刘兴居反叛的消息,让太宗皇帝不得不回过身,去关东平定叛乱······”</p>

“那一次,朝堂花费了无数的钱粮、武器,更是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最终,却因为济北王的反叛,而尽皆付诸东流啊······”</p>

听到这里,天子启才终是苦叹着摇了摇头,低头看着剑刃上凝固的点滴烛蜡,又随即惨然一笑。</p>

“朕记得;”</p>

“朕当然记得······”</p>

“——从那以后,父皇,就再也没有提到过匈奴人,更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甲、胃。”</p>

“贾谊的《治安策》,也就是在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之后,被搬上朝堂的······”</p>

听闻天子启此言,晁错的面容之上,也终是缓缓涌上一抹欣慰的笑容。</p>

低下头,稍一弯腰,用手中的剑柄,将天子启手中的赤霄剑装回剑鞘之中。</p>

待天子启注意到自己的举动,晁错却只直起身,悠然发出一声长叹。</p>

“《削藩策》,还没有推行;”</p>

“宗亲诸侯的隐患,也还并没有铲除。”</p>

“如果不想派出去的大军、拨出去的粮草,因为某个宗亲诸侯反叛的缘故,而尽付诸东流,陛下,就必须忍。”</p>

“——如今,还不是陛下拔剑的时候啊······”</p>

“就算是拔剑,也绝不该将拔出的剑,指向北方·········”</p>

随着晁错平缓的语调传入耳中,天子启也终是深吸一口气,又满是哀苦的将其吐出;</p>

抬起手中,那已经被收入剑鞘的赤霄天子剑,刘启也终是摇头叹息着,将剑一把甩给了一旁的宫人。</p>

将双手背负于身后,缓缓走到御榻前,又满带着苦笑坐下身来,天子启,终于给出了自己的回应。</p>

“去;”</p>

“叫将军们回去吧······”</p>

“——匈奴犯边,已经是三天前的事了;”</p>

“朕即便是发兵,也得再过七天才能出发、再过半个多月,才能支援到边墙。”</p>

“到那时候,匈奴人,早就满载而归,逃之夭夭了······”</p>

面带苦笑的说着,刘启不忘缓缓抬起头,望向身旁的老师刘启。</p>

“最近这段时间,老师多注意一下代国传来的奏报吧······”</p>

“不出意外,匈奴人,又要派使者来敲诈了······”</p>

听出天子启语调中的哀苦,和绝望,晁错也只温笑着走上前,在御榻旁的延席上跪坐下来;</p>

待那宫人离去,片刻之后,又带回‘将军们已经回去了’的消息,晁错才深吸一口气,安慰起自己的学生来。</p>

“陛下还年轻;”</p>

“还有的是机会,为今日的屈辱报仇雪恨。”</p>

“——只要铲除了宗亲诸侯的隐患,陛下再想提兵北上,和匈奴人决战,臣,便断然没有劝阻的道理。”</p>

“但《削藩策》,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拖下去了······”</p>

听闻此言,天子启却只苦笑着摇了摇头,又仰天发出一声长叹。</p>

“朕,何尝不知啊······”</p>

“朕何尝不知,宗亲诸侯,才是我汉家的肺腑之疾?”</p>

“何尝不知,只有扫除了宗亲诸侯的弊端,才能和匈奴人决战于边墙,而又没有后顾之忧?”</p>

“但《削藩策》的推行······”</p>

“难上加难呐·········”</p>

满是唏嘘的一声感叹,天子启的面容之上,也随即涌上一抹略带讥讽的怪笑;</p>

“最开始,是丞相申屠嘉,拼着要和朕玉石俱焚,也绝不在《削藩策》一事上点头!”</p>

“好不容易让申屠嘉闭上了嘴,又老老实实待在了家里,如今,母后又跳了出来······”</p>

“——申屠嘉,是臣子;”</p>

“臣子不恭,朕还能想办法治。”</p>

“但母后,可是朕的生身亲母啊?”</p>

“朕这做儿子的,难道还能!”</p>

话说一半,天子启的话语声戛然而止,眉宇间,也随即涌上一抹憋闷。</p>

晁错显然也是猜到,天子启的后半句话,是‘难道还能再挖一次太庙’,便也怅然若失的低下头去,不再言语。</p>

不知过了多久,晁错才又试探着抬起头,半带劝抚、半带期盼的道出一句:“太后,应该能拿得住轻重······”</p>

“在这种关乎宗庙、社稷的大事上,太后,不会太过执拗的······”</p>

毫无底气的话语声,却并没有让天子启心中憋闷减弱分毫;</p>

只烦躁的在榻上侧堂下来,以手扶额,又缓缓闭上了双眼······</p>

“陛下。”</p>

又过了好一会儿,待晁错都打算悄然退去,殿门处传来的一声拜谒,才让天子启悠然睁开双眼;</p>

便见那宫门卒稍上前一步,对上首的天子沉沉一拱手。</p>

“陛下;”</p>

“公子胜,正于殿外求见。”</p>

“似是太后,让公子胜带来了消息······”</p>

“——什么消息?!”</p>

宫门卒话音未落,便见御榻上的天子勐地坐直了身,目光直勾勾盯向那宫门卒!</p>

被天子启这般反应一吓,那宫门卒也不由有些紧张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将刘胜的话一字不落的转述给了天子启。</p>

“太后托公子胜转告陛下:国难当头,家长里短的事,就先放在一边吧······”</p>

短短一句话,却是让天子启立刻展露笑颜,方才还满是哀愁的面庞之上,也随之燃起熊熊斗志!</p>

而在那宫门卒又一声禀奏之后,天子启面上斗志,也终是夹带上了些许心安。</p>

“除了太后的口谕,公子胜,还将丞相请入了宫。”</p>

“公子胜说:陛下此刻,或许需要丞相在身旁,备做对答之用······”</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