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淮王根本不上路,一句话把他噎得要死,稻子已经种下去了,他看在边上又能做什么,能让稻子多收点吗。
现在有他没他都无所谓了,他能做的就是赶紧去想着下一步。
看到侍卫带来的官衣,袁睿开始蛮新鲜的,赶紧试着穿了一下。
谁知感觉别扭极了,夏天天气又热,规矩也多,整套官衣穿戴下来,厚重不透气都还算好的。
关键是几层,绸缎,麻布,穿脱都不方便。他实在受不住,直接把官衣抛掉了,他很佩服那些大人们,这能穿得住?那些天天做梦的人是吃饱撑的吗!
一直等着过完中秋,实在是拖不下去了,袁睿带着小河,大山,准备了好几辆大车,开始了这次巡察行程。
本来这次袁睿不想带着小河的,天天奔波劳碌,按照现在的路途,哪里是好玩的,那是受罪好不。
可是这次王伯有了想法,他听淮王府来的一个书办说了,正七品的内阁中书,按前朝惯例,都可以称为副宰相的。
现在外出公务,正常来说是由监国皇子淮王和朝堂委派前往各州府巡察公务,但私下里连老百姓都知道,这就是戏文里经常说的钦差大臣。
到了地方代表着皇上和朝堂,对于地方各种事务都有监察权利,是有专奏之权和生杀大权的。
王伯跟着袁睿父亲,还是有点见识的,以后到了地方,要是看着袁睿一人,随便找点借口,塞个女人过来,稍有不慎,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千万不能大意。
所以王伯这次不但让小河跟着,还把自己儿子大山也推了出来,按照他的说法,大山本就是要跟着少爷管家的,现在既然少爷做官了,大山也就不能闲在家里了。
袁睿无奈,也确实,这次出去不像前几次了,是要到各个地方巡察的,首要就是跟各级官吏打交道,自己一个人还真不行,就像后世,有个秘书,经纪人啥的,沟通起来方便。
所以这次出门,马车就有五辆,车夫都是袁家的青壮,没办法,大族长这次发话了,专门从各家挑了几个,按照他的想法,这几个以后就是袁睿府邸的管事人选。
淮王府的五个书办坐在前面的两辆马车上,第三辆就是大山和袁睿,大山就坐在外面看着车夫赶车。
第四辆马车上是小河和一个丫头,这个丫头还是月初的时候徐小姐特意从京城找来给小河做丫鬟的,名叫小雨。
是的,没错,她就是吴王临终前安排的那位过来护卫袁睿的人,一个不知从哪里学成归来的狠人。
第五辆马车拉着一些基本生活用品,还有简单的一点干粮,没办法,这一行几十人总要吃饭,特别是五十名兵丁,有时赶不上饭点不能饿着吧。
袁睿做过官,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官,就说这次差事,他根本摸不着头脑,自己到底要干嘛,他没有一点思路。
淮王的期望就是要他协助地方卫军在半年内一定想办法把扬州、漳州的海匪再剿杀掉大部分,一定不能阻碍再次对花刺用兵。
<bB/> 海匪又开始冒头,他有点耳闻,齐峰上次也特意跟自己说了,前两次针对他的截杀怀疑就是海匪筹划的。
他们事后查到出银子的一家银号跟海匪往来密切,雇佣那些江湖人前来刺杀的最大可能就是海匪。
他也知道,这五个书办其实就是淮王派来帮着自己的,一是为了给自己壮胆,王府的人总有点用,同时也是担心自己应付不来,能在关键时候给自己提点建议。
袁睿有时埋怨自己几声,还是不应该为了逃避姐姐的唠叨选择去科举,自己做个乡间富家翁挺好。
民风淳朴,只要稍微打点一下几个小官吏,过过清闲的日子,几十年就过去了,费劲巴拉搞那么多事有啥用。
现在什么都晚了,官已经做了,淮王盯上了自己,再想偷懒,就怕以后不好过啊。
先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反正也没有关系,权当旅游算了。
这一想通,袁睿有了计较,就从最近的巡起来,从姑苏到湖州,再从湖州去杭州和漳州,能去越州最好,不能去就从潭州那边顺江回来。
听淮王话里意思,让自己了解一下州府的情况,最主要还是为剿灭海盗想对策,半年时间差不多,几个州大概走走,最好是多熟悉地方一些,有利于以后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