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3gfk.com
字:
关灯 护眼
课外阅读网 > 重生之工艺强国 > 第38章 试探(2)
推荐阅读:

第38章 试探(2)

为了将三组试验条件下的催化剂区分开来,方翰民将他给定的小时老化条件标记为第一批,将另外两组老化条件下的催化剂分别标注为第二批和第三批。

制得第一批催化剂以后,二组的催化加氢试验装置已经准备就绪,根据方翰民的建议,他们首先要对第一批钯碳催化剂进行评价。

按照方翰民给出的试验条件,二组利用第一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还原反应,六小时以后,评价试验结束,通过化验室分析测试,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达到99.5%,转化率为62%。

评价试验继续进行,延长反应时间,催化剂的选择性基本不变,转化率的提升非常有限;缩短反应时间,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基本无影响,但转化率迅速下降到55%。

一个星期后,一组完成了第二批钯碳催化剂的制备与老化,二组在同等条件下做了评价试验,结果,这批催化剂的选择性最高达到了98.5%,而转化率只有50%左右。

第三批钯碳催化剂的评价试验在一个月后完成,数据显示,其选择性最好的结果只有97%,转化率为55%。

数据不会撒谎,按照不同条件制备三个批次的钯碳催化剂,只有方翰民给定的第一组工艺条件,制备的催化剂无论选择性和转化率都是最好的,其他两组工艺条件,显然不是制备钯碳催化剂的首选。

方翰民领导的科研团队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从催化剂制备到效能评价,完成了加氢还原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的小试研究,他准备对这段时间的实验室工作做个总结,然后转入下一阶段的中间放大试验。

接到工作总结的安排后,蒋国新等四位技术人员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的印象中,这种项目的技术开发,即使在实验室做小试验,没有两三年也不可能把课题做完,方翰民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想结题,是不是太仓促了?

四位技术人员以他们在大学期间的见闻,对比方翰民的决定,他们怀疑方翰民是否懂得科研工作的一般流程。

“方科长,小试就这样结束了吗?”

“对,实验室的工作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咱们要准备中试放大试验。”

“可是,这才三四个月,咱们也仅仅做了三组工艺条件的对比实验,这样结束小试,是不是有点太不严谨了?”以郭鹏为代表的四位技术人员,说话非常直率。

方翰民不喜欢拐弯抹角,他很适应这种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哦,你们认为小试做得不严谨吗?好吧,大家去我办公室,咱们详细探讨一下,我想知道哪些方面做得不严谨。”

从别的办公室临时借来几把椅子,方翰民跟四位技术人员围坐在一起,他想营造出一种促膝交谈的氛围,“你们四位谁先说说,前一阶段的实验室工作,咱们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仔细?”

郭鹏一马当先,“在大学期间,我们跟着老师也做过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虽然只是当助手,但也知道了一般的技术开发流程。在前段时间的试验中,无论钯碳催化剂的制备,还是效能评价,咱们才试验了三组不同的工艺条件,我觉得太少了,有点随意,太不严谨。”

<bF/>  “我同意郭鹏的说法,这么短时间结束小试课题,太仓促!怎么也应该用两三年时间,对各种可能的工艺条件进行试验,即使其他工艺条件不可行,通过试验加以验证,也有说服力。”万程紧接着附和道,他跟郭鹏确实有默契。

方翰民暂时未做置评,他看向七七级的徐辉和七八级的蒋国新,“两位大哥也谈谈你们的见解。”

“跟他们差不多,我们也有类似看法。”

方翰民点了点头,“意见提的很好,但感觉有点笼统,不知你们能不能把事情说得更加具体一点?”

万程似乎早有准备,“比如,我觉得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试验活性炭的不同粒径,浸渍不同浓度的钯盐溶液所得催化剂,在不同活化条件下,其催化效能有什么不同。”

“根据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催化剂,在不同加氢工艺条件下,对加氢反应的不同影响,也需要通过多批次的试验加以验证。这些工作没有两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郭鹏跟万程一唱一和。

从两位同龄人的发言中,方翰民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责任心,他对此感到欣慰,这总比那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强得多!

但是,方翰民为了二车间的深度技改项目,组建科研团队的目的,可没打算在实验室慢条斯理地做试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