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当然不是什么《刘备和俩结义兄弟不得不说的故事》,《关于刘皇叔搅基的二三事》一类的,虽然众所周知的这哥仨是好基友一被子,但这样的传言也不会有什么市场。
流言倒是有不少都关于李祐的,也就是这个世界里的罗平安,大都是说他有意自立,不陪刘备玩了,还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仿若亲见一般。
这样还不算完,紧跟着曹操那边,或者说名义上是大汉皇帝给背书的,还奖励了李祐一番,直接给了他凉州牧的职权,还封了个有名无实的关内侯。
很显然,背后搞鬼的人已经昭然若揭了,就是觉得有李祐镇守已经弄不回凉州,干脆就想要挑拨离间的曹操,人家这就不算是阴谋诡计,直接就是玩的阳谋。
毕竟有了这些个奖励,不论李祐那边怎么处置,又或者刘备那边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意义确实就不一样了,李祐在名义上确实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地位了,真个想要自立也完全有足够的理由,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况且曹操玩的还不止这些,他把自己整成了魏王,也给孙权赐予了吴王的名号,唯独把三方之一的刘备给空了出来,甚至连个益州牧这样的实至名归的头衔都没给,摆明了就是恶心刘备呢。
而且要是按照他如今的名号来说,实际上可能比李祐的实权还要低一些,这是摆明了弄一副主弱臣强的局面出来,最不济也要让刘备面子上十分过不去。
还是对刘备的一种极大的考验,考验他的心胸,也考验着他对李祐的信任。
当然这也是对李祐的心性的考验,但凡李祐有一点点的野心,有了这样的台阶也确实可以完全独立出去了。
毕竟他带去凉州那边打下偌大地盘的,本就是马超麾下的凉州铁骑,和益州或者汉中的瓜葛也很少,要说留在当地,这些个班底肯定没什么意见。
后来新招的那些个骑兵就更不用说了,完全都是慕名而来,慕的还是他李祐,或许还有点马超的凶名,和刘备就真的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了。
所以真要说这凉州属于李祐,好像也没人有异议,就算刘备的麾下,除了骂两句不仗义,也没别的话好说。
刘备那边到底怎么想的还不好说,李祐这边手底下可是有了不少劝进的声音,不只是让他领凉州牧,直接独立出来成一个势力,以后只需要静观天下大势就好。
不论是谁上台,都不敢轻忽他一个手底下有几万铁骑,以后肯定能发展到十万的关外无冕之王,最不济,对刘备那边听调不听宣也是可以的。
激进如马超这种,则更加干脆的劝李祐不如直接自立为王,或者哪怕给曹操那边带个话,估计对方也会很愿意册封他一个西凉王的称号。
谁让他也是撵着曹操玩命跑的主,这是自己打出来的名号,也是马超敬服他的原因,进位西凉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李祐当然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说到底他参与到这争霸天下的游戏里来,打仗打的这么出心无愧的,可不是为了过一过争霸天下的瘾头,而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的。
换言之,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帮刘备打天下,最后一统三国,提升自己的军事和统领水平也只是顺带着的事情。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过什么自立为王的念头,甚至一直在极力避免出现眼下这种局面。
以往他每次出战就都是打仗最积极,但是上缴兵权也是最快最及时的,从来都没表现过对权力的一丁点的眷恋,也从不去抢刘备这个主公的风头,为的就是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只是没想到会被曹操通过这样的手段,再次引爆这种权力上的矛盾,而且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李祐就没打算顺应曹操的心思,也希望尽可能的减少和刘备之间的隔阂,所以面对这个事,李祐一直在考虑的都是如何在顾虑刘备的观感的同时,也要安抚好手下人如马超他们这些的感受。
这些人还不是想着功成名就,毕竟功名利禄这几个字与他们而言是很实在的东西,尤其是马超这种性子的。
刚开始李祐其实有打算直接给刘备说,他想调回南郡那边,直接面对孙吴,因为很显然经过这事以后,孙吴那边和刘备这边也会心生隔阂的。
好处都让刘备得了,孙权那边又没啃下合淝这个看着肥腻的硬骨头,自然会生出从刘备这边找补回来的想法。
而李祐顶到抗击孙吴的前线上去,可以说最为直接的表明了自己无意于凉州割据,也能防止历史上的悲剧重演。
可随即他就得到了消息,本来消化新得到的地盘的关羽,干脆的选择了和赵云换防。
这是担心赵云这位李祐小弟出身的常山组派系,直接和李祐来个左右夹攻,取刘备而代之啊,谁让曹操搞得诏书是颁行天下的,关羽在荆南那边的自主权又足够大。
此时再有此提议,就成了对关羽的不信任了,也难保不会让人以为他是为自己找借口,乘机扩大地盘。
所以琢磨了一下,李祐还是给刘备那边去了封八百里加急,信里主要表达了几个意思。
第一层,先给刘备请了个罪,顺便表一下忠心,表示自己绝对没有接受曹操封赏的意思,他还是宁愿做刘备麾下一个小卒,也不会去曹操那里恰饭。
第二层意思,就是告诉刘备,他觉得孙权那边很可能会有异动,如今鲁肃病重,眼瞅着要不久于人世,下一步继任孙吴大都督的必然是吕蒙,这位对刘备可不算是很友好,主张的也是对外征伐,几乎可以肯定他会对南郡动手,毕竟打南郡孙吴那边是借口最足的,谁让那是人家借过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