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所用的语言基本可以实现同步翻译,词义差别不算太大,难点就是专业用语。”
“这是可以预见的问题。”钟子星点头表示理解。
“仙女座数据库里几乎把世界上所有存在的词库都下载了一遍,即时翻译成汉语是最简单的,几乎不存在问题,可要把《真理》期刊上太阳通信的专业词翻译成英文就没办法了,因为里面一些词,英文的叫法还没有出现。”
英语的科学专业用词只要一出现,立刻就会被国内科学家基于这个词在科学上存在的原理、存在的形式做出本意上的翻译。
比方说汉语——反重力。
只要学过这几个字并知道物理学的小学生看到这个词,都能明白意思吧?违反重力。
在英文里,反重力叫Antigravity,是两个词的结合,Anti和gravity,译为反对和重力。
这个词在英语里算不上常用词汇,单独拿出来你能看懂反对Anti,或许知识面广能看懂重力gravity,可是没有专用词典给你介绍,两个相结合的词Antigravity你必然一脸懵逼。
根本没有直观性,表象意义都不具备,导致了学习英语必须要知道含义,反重力=Antigravity。
相反,拿一个专业用词翻译成汉语就不一样了。
Deoxyribonucleicacid,简化DNA,译为汉语是脱氧核糖核酸。
简单吧?脱氧的,核糖,核,酸。
你不是这个学科的,用英文基本没人明白,可是用中文,脑海中的形象立刻就构建出来了,哪怕不懂,也有一个印象。
这种表意能力,直观性,越了解就越知道其中的伟大。
所以,在国内用大部分中文和部分英文的科研人员,能立刻明白一篇论文的意思。
这表明了什么?这表明无论是科研还是学术的交流上,用英语比用汉语所付出的代价更大。
如果全世界都使用汉语作为科研标准语言,那么这些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就会变得更加频繁,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科技爆发的速度更快。
要不是英语国度数百年的科学积累比中国高出那么多,早就完蛋了。
一个新兴领域的崛起,站在同一条跑道上,中国的科研速度甩开英语几十条街。
他不止一次思考过,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把外界数据化为与自己脑波频率相同的传输技术供人学习知识,那么迟早有一天科学家会被这些庞大的单词量给压死。
“所以,如今科技爆发,创造的事物越来越多,将会出现新材料和新名词越来越多,继续深化英语显然会拖累我们。”
中子星科技想要的翻译软件这时候的重要性就出来了,能把英语最前沿的科学转为汉语。
完全抛弃英语是不可能的,牵扯太深了,对于钟子星来说,迫在眉睫的事是科学技术上放弃英语,让英语以后在国内当做符号或兴趣存在。
正常发展,中国想要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超越米国,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深耕,前沿科技翻译成汉语正在加快这一进程。
米国当然也不是傻子,之后必然会在这两个领域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