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的茶马古道,西线北上的商路其中一条又是要在南阳汇集的。
这自然是要走郧阳一线,因此若是能够直接在郧阳搜集,倒是价格要便宜很多。
况且苏松常的出产,又被当地的豪门望族把持,那些小家族就算是能够拿到货物,也是要比人家贵很多的,这样这些小家族海商,赚的就不多了!
此时见到郧阳府来人找他们商量运粮的事情,这些心思活络的江南商贾就有了前往郧阳,搜集便宜的物产,不与苏松常望族经营同类商品的心思!
商贾们运送着粮船北上,刘雄甚至签下了十万石的合约。
按理说此时刘雄的使命已经达到,但是这一次他却是没有随同北上。
刘雄去了上海县。
至元二十八年,将华亭县东北的五个乡划出,定名上海县。
上海建县后,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加上苏松常一代植棉业日趋兴盛,棉纺织业亦渐渐兴起。
宋朝时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塬出海外,改进了纺织技术,等他五十岁的时候元朝已经占据了天下,黄道婆返回江南讲授当地人自己改进的先进技术,并改革纺织工具,织品量多质优,促进了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这就是黄道婆纺织机,她直到英国的珍妮纺织机出现之后,才在性能上超越了黄道婆纺织机。
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布匹行销全国,远销海外,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
上海县经济的另一支柱是航运业,因此,上海县的人们,出海行商的也很多。
作为一个商贾之家的外孙,刘雄直到苏松常的纺织技术甲天下,但是他却不是来学习纺织技术的。
这一次,他要来拜访一个人,甚至若是有可能,刘雄想要替守备张书堂招揽了此人!
上海太卿坊出了一个名人,此人名唤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乃是此时的礼部左侍郎。
这人却是大明官场的一个异类,身为进士出身的他,不但不钻研学问,相反还喜欢弄一些杂学,更是编纂了《测量异同》、《勾股义》、《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代园种竹图说》、《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夜晷图说》、《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粪壅规则》、《灵言蠡勺》等等着作!
乍一看此人在朝廷里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左侍郎罢了,礼部虽然清贵,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再加上又喜欢钻研杂学,更是被整个官场所排斥!
然而刘雄却是大喜往外,他知道徐光启此时并不在上海,但是却依旧前来!
因为他听说徐光启的儿子徐骥,此时正在家中修改徐光启与前年初次完本的《农政全书》。
身为官二代的刘雄,加上他自己也是一个不安分做官的异类!
是以,刘雄对于徐光启却是知道的很多,更何况徐光启曾经是河南道的御史。
身为官场子弟的刘雄,自然知道徐光启曾经在十年前编纂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军事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