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检测贝尔不等式的实验首次完成。
1996年,年仅20岁的华夏硕士生卫剑赴奥地利攻读博士学位。
1998年,卫剑参与奥地利科学院组织的实验,成功实现纠缠态交换。
2003年,卫剑团队首次成功实现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
2006年,年仅19岁的凯瑟琳·奥克斯顿带领的研究小组实现诱骗态方案,使得量子态传输距离拓展到100公里。
2009年,卫剑团队将这个距离延长到了200公里。
本来,按照科技树的正常发展,在有关于量子纠缠的研究上,下一步是研发量子卫星,然后在未来十年内,可以使得量子信息的传输距离达到千公里级别以上。
这样的速度下,地球科学家最起码还要数十年才能碰触到真正的量子纠缠现象,接着大力发展量子技术,进行超远距离的量子传输,跨太阳系传输,星系传输......
再然后,才是发现量子空间中的量子领域,实现量子穿越。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五六百年。
期间其它科学领域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人类即便真的因为发展量子科学导致地球坐标暴露,那时候起码有一定的能力自保,不至于坐以待毙。
可事情的发展,总不是每次都朝着理想的方向而去。
2010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量子雷达原型机探测到全球首例疑似量子纠缠的非实验性独立现象。
原本应该数十年以后才会被人类探索到的领域,就这样摆在了台面上。
而当前地球上最聪明的两位量子物理学家,已经踏上研究这次量子纠缠的征程。
最终的结果不外乎有三种。
一、在卫剑和凯瑟琳·奥克斯顿的各自带领下,人类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上顺风顺水,最后大获成功。
结果:地球坐标暴露时间大幅提前。
二、研究不顺,爆发类似“埃利亚斯·斯塔尔”的事件。
结果:地球坐标马上暴露。
三、这两人在某一天发现这次量子纠缠并非独立现象,而是一次时空的对接,是量子穿越引发的现象。
丁升个人穿越暴露事小,一不小心发现多元宇宙,甚至连通漫威宇宙......
这里,没有奥丁、没有古一、没有复联,个人科技能力最强的丁升同学,连方舟反应堆都没做出来。
什么都不说了,GG吧。
......
归根到底,丁升如果不反穿越回来,屁事儿没有。
男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承担责任,所以丁升现在要做的就是担起这个责任。
方法嘛有两种。
阻止或者破坏人类研究量子纠缠;
或者全面推动地球科技,同时自身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将来真出了事儿,武力保卫地球。
傻子都看得出来哪种比较容易。
于是,丁升拨通了宋礼章的电话,这已经是他认识的最大的人物了。
“宋院长,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可以面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