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所掌握的军队,对外号称有三十余万,其中八旗精锐占近十万,还有十万左右的蒙古军,其余的都是杂牌部队,多半由其统治下的满汉两族人民共同组建,战斗力不高。
就部队的成分来看,蒙古军应该算亲家的队部,双方在没有征得大明同意的情况下,有过盟约。爱新觉罗当皇帝,那皇后就肯定是蒙古可汗家出的女子。
这种盟约看似可靠,但自古以来就有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皇太极是聪明人,家里着火绝不会请亲家公帮忙。
数百年前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横扫欧亚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清’自称‘金’的后续,当然不能犯当时金人所犯的错误。
所以,要对付在‘清’腹地搅风搅雨的张田林,绝不能假手他人,还得自己动手。
这么算起来还有二十万部队,其中八旗精锐十分骁勇。
据后来的历史证明,单就一支XHQ,约八千铁骑,居然可以把李自成的四万多部队打趴下,足见其战斗力惊人。
当然,也有人说李自成的部队不过乌合之众。大抵是忘了,乌合之众,也众。
五个人打一个,一通王八拳下来,没去找叶问拜过师的,估计吃不消。事实一再的告诉咱们,类似‘我要打十个’这种霸气侧漏的话,也只适合宗师喊一喊。普通人要喊也不是不行,但对手真有这么多的时候,最好还是先找准离自己最近的人民医院在哪。别等到了地方才发现那是什么‘婴幼儿保健医院’或是‘妇科医院’,那就真来不及了。
总体上来说,皇太极要对付张田林所带领的五万‘亡牌部队’,还是绰绰有余的。
唯一的问题,还在于张田林似乎根本不想打。之前还气势汹汹的往盛京挺近,等到皇太极火急火燎赶回来的时候,他又掉头走了。
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所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带不带走云彩是你的事,现在皇太极不答应了。
都说同行如敌国,这句话一点没错。皇太极虽贵为‘清’的统治者,但从他开始算,往上推,推到他父亲那一代,也就是在明军炮火下牺牲的努尔哈赤老兄。两代人干的都是正正经经的强盗生意,而且向来都讲究‘只有我抢人,没有人抢我’。
现在好了,你张田林居然抢到强盗窝里来了,还大有一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嘴脸,是可忍孰不可忍!换句亲民一点的话说就是:头可断,发型不能乱;士可杀,招牌不能砸!
那天讨论过后,皇太极的十四弟,爱新觉罗.多尔衮,十五弟,爱新觉罗.多铎便各自率领着正白旗和镶白旗前去堵截黑吃黑后,打算往宁锦防线‘逃窜’的张田林。
这还不算完,被誉为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的鳌拜,也率着一部XHQ与一万新编部队进行追击。
他们的战略思想很直白,就是仗着兵强马壮硬怼,一追一堵,包对方饺子。
至于张田林,就拿三岔河做起了文章。跟随他来的士兵们一开始都很紧张也很害怕,因为以前一直从事仪仗表演行业,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这回真真切切的体验了一把,却意外的轻松。不是抢劫兵粮、军饷,就是赶路观光,没有半点血腥恐怖的场面。
身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就必须要有一套激励士气的方法。
在常规武器装备差不多、甚至更有优势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名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情况。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常规武器装备呢?主要原因是核弹问世后,此等毁天灭地的力量,已经不是靠人的勇气所能战胜的了,所以有必要设置前提。
现在的局面显而易见,‘亡牌部队’的武器装备要比八旗更胜一筹,但缺陷也同样明显。士兵们没有打仗的经验,临阵时免不了胆怯。
战场上的胜负,如江河大坝,万众一心时,即便洪水滔天也能挡下。可若是有人临阵退缩,哪怕只有区区几个,也会令形势慢慢恶化,如蚁穴般毁掉千里堤坝。
之前也曾提到军队的素质分三个档次,这是需要士兵们在长期的战争中磨炼出来的。
张田林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时间,如果给他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他或许可以慢慢的将部队强化。但实际情况并没有给他这么好的条件,要么不开战,一开战便是决战。
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案例,多半都是以少数高素质精锐部队,灭掉多出自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低素质部队。
而用低素质部队打赢高素质部队的案例有吗?也有,比如人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孙伯符;这位仁兄渡江创业时不过二十岁,所率领的兵都是些什么人呢?引用一句话概括:‘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孙策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有五六千人。’
完完全全就是一支临时拼凑、杂的不能再杂的部队,可以说比张田林眼下带领的‘亡牌部队’还不如。
可小霸王愣是凭这点资本,五年间席卷八郡上百县,一举奠定日后吴国根基。